導航:首頁 > 歌曲歌詞 > 黃自山在虛無縹緲間歌詞

黃自山在虛無縹緲間歌詞

發布時間:2021-03-16 07:13:00

A. 尋黃自的輕歌劇《長恨歌》

由黃自先生曲,韋翰章先生詞,林聲翕教授補遺。

(一)仙樂飄飄處處聞

驪宮高處入青雲。
歌一曲,月府法音,霓裳仙 音勻,
舞一番,羽衣回雪,紅袖翻雲。

宛似菡萏迎風,楊枝招展。
飄飄,飄飄,欲去卻回身。

更玉管冰弦嘹亮,
問人間,那得幾回聞?

(二)七月七日長生殿

風入梧桐葉有聲,銀漢秋光凈,
年年天上留嘉會,羨煞雙星,

只限人間恩愛總難憑,如今專寵多榮幸,
怕紅顏老去,卻似秋風團扇冷。

仙偶縱長生,那似塵緣勝?
問他一年一度一相逢,爭似朝朝暮暮我和卿?

舉首對雙星,海誓山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兩家恰似形和影,世世生生。

(三)漁陽鼙鼓動地來

漁陽鼓,起邊關,西望長安犯,
六宮粉黛,舞袖正翩翩,
怎料到邊臣反,那管他社稷殘。

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
兵威驚震哥舒翰,舉手破潼關,
遙望滿城烽火,指日下長安。

(四)驚破霓裳羽衣曲

醉金樽,敲檀板,夜夜笙歌,玉樓天半,
輕歌曼舞深宮院,海內昇平且宴安。

猛不防,變生肘腋,邊廷造反!
只可恨!坐誤戎機的哥舒翰,稱兵犯上的安祿山。
咚嚨嚨,鼙鼓聲喧,破了潼關。
諕得人神昏意亂,膽顫心寒!

沒奈何,帶領百官,棄了長安。
最可憐,溫馨軟玉嬌慵慣,
只如今,怎樣驅馳蜀道難!

(五)六軍不發無奈何

僕僕征途苦,遙遙蜀道長,
可恨的楊貴妃,可殺的楊丞相。

怨君王沒個主張,寵信著楊丞相,
怨君王沒個主張,墮落了溫柔鄉,
好生生把山河讓,把錦銹河山讓,
亂紛紛家散人亡。

(六)宛轉娥眉馬前死

從來好事易摧殘,只怨緣慳!
回腸欲斷情難斷,珠淚雖乾血未乾,
勸君王,凄涼莫為紅顏嘆,珍重江山!
兩情長久終相見,天上人間。

(七)夜雨聞鈴斷腸聲

山一程,水一程,崎嶇蜀道最難行;
高一層,低一層,恰似胸中恨不平!
回首馬嵬驛,但見萬山橫。

日漸暝,暮雲山,猿啼雁唳添悲哽!
亂旗旌,風搖影,冷雨凄凄撲面迎。
慌忙登劍閣,雕鞍且暫停。

夜已深,人已靜,瀟瀟雨,淅零零,
灑向幽窗,滴響銅鈴,
一行行是傷心淚,一滴滴是斷腸聲。

風一更,雨一更,孤衾如水夢難成;
哭一聲,嘆一聲,有誰了解此時情?
心似轆轆轉,嗚咽待天明!

(八)山在虛無縹緲間

香霧迷濛,祥雲掩擁,
蓬萊仙島清虛洞,瓊花玉樹露華濃,

卻笑他,紅塵碧海,幾許恩愛苗,多少痴情種?
離,合,悲,歡,枉作相思夢,
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夢成空。

(九)西宮南內多秋草

地轉天旋,幾番寒暑,歷劫歸來,依稀院宇。
但見那:花萼樓高芙蓉苑小,
一般的畫棟雕梁,珠簾 糸秀 柱;
西宮南內秋草生,黃花滿徑牽愁緒。

怕見那:梨園子弟,阿監青娥,
斑斑兩鬢霜如許,
只不見:曲奏霓裳,羽衣回舞,唉!
問玉人何處呀?玉人何處?

如今啊!夕殿飛螢,孤燈獨對,
舊情新恨共誰語?
數更漏,淚如雨!

(十)此恨綿綿無絕期

凄凄秋雨灑梧桐,寂莫驪宮,
荒涼南內玉階空,慘綠愁紅。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如今怕聽淋鈴曲,只一聲,愁萬種。

思重重,念重重,舊愛新恨如潮湧,
碧落黃泉無消息,料人間天上,再也難逢。

B. 《長恨歌》(黃自)的第八章《山在虛無縹緲間》哪裡有的下載啊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扇,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注釋】:
金屋:給所寵愛的女人居住的華麗房子。
驪:即驪山,在今陝西臨潼,建有供玄宗游樂的華清宮,內有華清池溫泉。
劍閣: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又稱劍門關。
馬嵬坡:在今陝西省興平縣西,楊貴妃縊死此處。
太真:楊貴妃為女道士的號。
小玉:系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此處借指隨侍楊貴妃的仙女。

本詩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只開頭一句以漢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實的。詩寫於憲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詩人正任屋(今陝西周至)縣尉,有一次和陳鴻、王質遊仙游寺,經王提議,與陳鴻相約將當時正在民間流傳的關於玄宗和寵妃的愛情故事寫成作品,陳寫成《長恨歌傳》,白寫了這首詩。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復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致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詩中戲劇化和神話化的描寫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的原因。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陝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該從這里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後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下面,詩人具體的描述了安史之亂發生後,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於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在這之後,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悲劇,接著,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起至「魂魄不曾來入夢」,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裡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後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盪氣。正由於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後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採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後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開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餘」,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餘地。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過去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里。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像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發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回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託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託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裡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回長安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里,由於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彷彿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發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麼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作者小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後遷居下鄧邽(今陝西渭南縣)。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請嚴緝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後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積極興修水利,築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畝千頃,成績卓著。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改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卒,終年七十五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在文學上,他與元稹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中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其諷諭詩《秦中吟》、《新樂府》,廣泛尖銳地揭露了當時政治上的黑暗,抨擊了現實中的流弊,表現了愛憎分明的進步傾向。除諷諭詩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也獨具特色,為千古絕唱。

白詩語言通俗,深入淺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跡。其詩刻畫人物,形象鮮明,以情動人,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C. 《長恨歌》的全詩是什麼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D. "卻笑他,紅塵碧海,多少痴情種悲歡離合,枉做相思夢。"是誰寫的什麼出處是哪裡謝謝回答。

山在虛無縹緲間

香霧迷濛,祥雲掩擁,
蓬萊仙島清虛洞,瓊花玉樹露華濃,

卻笑他,紅塵碧海,幾許恩愛苗,多少痴情種?
離,合,悲,歡,枉作相思夢,
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夢成空。

這是黃自的《長恨歌》組曲中的一首。

我國的第一部清唱劇,是韋瀚章作詞,現代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黃自(1904—1938)作曲的《長恨歌》。

《長恨歌》創作於1932年夏秋。這部抒情、戲劇性的清唱劇,內容取材於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同名長詩,並選用其中的詩句作為各樂章的標題,在劇情結構於段落布局方面,還參照了清代洪升創作的傳奇劇本《長生殿》。我國音樂家黃自便同詩人韋瀚章運用歌曲這一斗爭的武器,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為題材,寫下了我國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借唐明皇不理朝政對國民黨反動政府進行了有力的諷刺

E. 有沒有以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歌詞的歌曲

聲樂套曲《長恨歌》(黃自)這部大型聲樂套曲共分十個樂章,但黃自只完成了其中的七個樂章的譜曲工作;這七個樂章分別是: 一、仙樂飄飄處處聞(混聲四聲部合唱) 二、七月七日長生殿(女聲三聲部合唱及女高音和男低音的獨唱、二重唱) 三、漁陽鼙鼓動地來(男生四聲部合唱) 五、六軍不發無奈何(男生四聲部合唱) 六、宛轉蛾眉馬前死(女高音獨唱) 八、山在虛無飄渺間(女聲三聲部合唱) 十、此恨綿綿無絕期(混聲四聲部合唱及男低音獨唱) 一九七二年,林聲翕補寫了《長恨歌》的第四、第七、第九樂章。黃自(1904—1938)曲 韋翰章詞、林聲翕補遺 仙樂飄飄處處聞 驪宮高處入青雲。 歌一曲,月府法音,霓裳仙 音勻, 舞一番,羽衣回雪,紅袖翻雲。 宛似菡萏迎風,楊枝招展。 飄飄,飄飄,欲去卻回身。 更玉管冰弦嘹亮, 問人間,那得幾回聞? 七月七日長生殿 風入梧桐葉有聲,銀漢秋光凈, 年年天上留嘉會,羨煞雙星, 只限人間恩愛總難憑,如今專寵多榮幸, 怕紅顏老去,卻似秋風團扇冷。 仙偶縱長生,那似塵緣勝? 問他一年一度一相逢,爭似朝朝暮暮我和卿? 舉首對雙星,海誓山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兩家恰似形和影,世世生生。 漁陽鼙鼓動地來 漁陽鼓,起邊關,西望長安犯, 六宮粉黛,舞袖正翩翩, 怎料到邊臣反,那管他社稷殘。 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 兵威驚震哥舒翰,舉手破潼關, 遙望滿城烽火,指日下長安。 驚破霓裳羽衣曲 醉金樽,敲檀板,夜夜笙歌,玉樓天半, 輕歌曼舞深宮院,海內昇平且宴安。 猛不防,變生肘腋,邊廷造反! 只可恨!坐誤戎機的哥舒翰,稱兵犯上的安祿山。 咚嚨嚨,鼙鼓聲喧,破了潼關。 諕得人神昏意亂,膽顫心寒! 沒奈何,帶領百官,棄了長安。 最可憐,溫馨軟玉嬌慵慣, 只如今,怎樣驅馳蜀道難! 六軍不發無奈何 僕僕征途苦,遙遙蜀道長, 可恨的楊貴妃,可殺的楊丞相。 怨君王沒個主張,寵信著楊丞相, 怨君王沒個主張,墮落了溫柔鄉, 好生生把山河讓,把錦銹河山讓, 亂紛紛家散人亡。 宛轉娥眉馬前死 從來好事易摧殘,只怨緣慳! 回腸欲斷情難斷,珠淚雖乾血未乾, 勸君王,凄涼莫為紅顏嘆,珍重江山! 兩情長久終相見,天上人間。 夜雨聞鈴斷腸聲 山一程,水一程,崎嶇蜀道最難行; 高一層,低一層,恰似胸中恨不平! 回首馬嵬驛,但見萬山橫。 日漸暝,暮雲山,猿啼雁唳添悲哽! 亂旗旌,風搖影,冷雨凄凄撲面迎。 慌忙登劍閣,雕鞍且暫停。 夜已深,人已靜,瀟瀟雨,淅零零, 灑向幽窗,滴響銅鈴, 一行行是傷心淚,一滴滴是斷腸聲。 風一更,雨一更,孤衾如水夢難成; 哭一聲,嘆一聲,有誰了解此時情? 心似轆轆轉,嗚咽待天明! 山在虛無縹緲間 香霧迷濛,祥雲掩擁, 蓬萊仙島清虛洞,瓊花玉樹露華濃, 卻笑他,紅塵碧海,幾許恩愛苗,多少痴情種? 離,合,悲,歡,枉作相思夢, 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夢成空。 西宮南內多秋草 地轉天旋,幾番寒暑,歷劫歸來,依稀院宇。 但見那:花萼樓高芙蓉苑小, 一般的畫棟雕梁,珠簾 糸秀 柱; 西宮南內秋草生,黃花滿徑牽愁緒。 怕見那:梨園子弟,阿監青娥, 斑斑兩鬢霜如許, 只不見:曲奏霓裳,羽衣回舞,唉! 問玉人何處呀?玉人何處? 如今啊!夕殿飛螢,孤燈獨對, 舊情新恨共誰語? 數更漏,淚如雨! 此恨綿綿無絕期 凄凄秋雨灑梧桐,寂莫驪宮, 荒涼南內玉階空,慘綠愁紅。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如今怕聽淋鈴曲,只一聲,愁萬種。 思重重,念重重,舊愛新恨如潮湧, 碧落黃泉無消息,料人間天上,再也難逢。

F. 山在虛無縹緲間 歌詞

歌曲名:山在虛無縹緲間
歌手:蔡幸娟
專輯:蔡幸娟Ⅲ-楊貴妃

詞:白居易曲:李國強
------
忽聞海上有仙山,
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
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
轉教小玉報雙成。
---

http://music..com/song/2048900

G. 晚會上的一首歌

踏雪尋梅,這是一首中國的民歌。曲:黃自 | 詞:劉雪庵 |

* 雪霽天睛朗 臘梅處處香
騎驢灞橋過 鈴兒響叮當
響叮當 響叮當 響叮當
好花採得瓶供養 伴我書聲琴韻
共度好時光

創作者資料及背景

黃自

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字今吾,於1904年3月23日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父母是教育家,其父黃洪培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之堂兄。黃自周歲即能背誦民歌,3歲便會唱沈心工的歌曲。讀小學時成績優異,為全班之冠。12歲時入北京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學習,並參加學校鼓笛隊演奏單簧管,在合唱隊中唱男高音聲部。其後,向何林一女士學習鋼琴,向王文顯女士(清華教師)學和聲與作曲。1923年,黃自在學校音樂會上擔任鋼琴獨奏,演奏了帕德列夫斯基的《古代風格的小步舞曲》和夏米納德的《林中仙女》。1924年,黃自以公費赴美深造。因出國進修無音樂名額,黃自只好入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攻讀心理學,兩年後畢業於該院,並獲得文學士學位。因黃自品德兼優,而被選為於1776年成立的美國優秀大學生的全國性榮譽組織——法·培德·嘉派學會(Phi Beta Kappa)的會員,並入歐柏林音樂學院攻讀音樂理論作曲。兩年後,轉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於1929年畢業,獲得音樂學士學位。黃自的畢業作品交響序曲《懷舊》,於同年5月31日,由黃自的導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指揮家大衛·斯坦利·史密斯(David Stanley Smith,1877~1949)指揮該院學生樂隊與新港交響樂隊,在康州新港塢西音樂廳聯合首演。《懷舊》是我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也是外國樂團演出的第一部中國作品。《新港晚報》刊文稱贊《懷舊》是音樂會中「唯一能自始至終給人以享受的樂曲。是管弦樂曲中的佼佼者……表現出最佳配器的手法」。黃自因此獲得一筆英國獎金,赴歐洲英、法、荷、德、意等國考察後回國。

1929年6月,黃自回到上海。先在滬江大學任教。翌年,應上海音專校長蕭友梅博士之聘請,任該校教授兼教務主任。除教授理論作曲的全部專業課程——和聲、曲式、對位、賦格、樂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外,還要教授音樂史及「領略法」(即音樂欣賞)兩門共同必修課。黃自在擔負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行政工作之餘,從事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的著述。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義大利音樂家馬利奧·帕契(Mario
Paci,1878—1946)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一支全部由外國人組成的樂隊)演奏了黃自的交響序曲《懷舊》。此舉令中國音樂家深感自豪,並大大地激勵了中國音樂家創作新音樂的熱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黃自與音專師生組織「抗日救國會」,赴浦東等地宣傳抗日並為東北義勇軍募捐。黃自作詞譜曲創作了我國最早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合唱作品《抗敵歌》(後由韋瀚章填寫了第二段歌詞)。音樂雄壯有力,充滿「大眾合力將國保」的愛國主義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敵歌》由音專學生在廣播電台首次播唱,並由勝利公司灌成唱片。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突然襲擊上海閘北,愛國將領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率全體將士奮勇反擊。同年4月24日黃自為何香凝詞《贈前敵將士》譜曲,獻給十九路軍將士。不久,黃自又創作了四部混聲合唱《旗正飄飄》(韋瀚章詞),於10月8日由音專學生在廣播電台首次播唱,並錄製成唱片(勝利54594—B),還被當年大長城影片公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為插曲。《旗正飄飄》成為抗戰前後音樂會中的保留曲目。

1933年3月底,黃自率領音專師生在杭州舉行了兩場「鼓舞敵愾後援音樂會」,並親自主持報幕,音樂會以《抗敵歌》、《旗正飄飄》為壓軸曲目。上海《中華日報》的評論寫道:「悲壯激抑,聞者奮起。鼓舞敵愾,可謂名副其實矣。」黃自創作的愛國歌曲還有《民謠》、《切記分明》、《九一八》、《軍歌》、《學生國貨年歌》、《睡獅》和《北望》等。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後,黃自作《熱血歌》(吳宗海詞),發出了「四萬萬同胞啊,灑著你的熱血去除強暴」,「拼著你的熱血去爭光榮」的呼聲。黃自曾滿懷激情地說:「現在我寫抗敵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寫慶祝抗戰勝利的歌曲。」不幸的是,《熱血歌》竟成其絕唱。翌年,愛國抗戰歌詠活動的倡導者黃自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抗戰的勝利。而從《抗敵歌》到《熱血歌》卻生動地體現了愛國主義音樂家黃自的創作與祖國、民族生死存亡的命運休戚與共、息息相關。
1933年11月,在音專學生音樂會上首演了黃自於1932~1933年間創作的清唱劇《長恨歌》(韋瀚章詞)中的七個樂章:一、《仙樂飄飄處處聞》,二、《七月七日長生殿》,三、《漁陽鼙鼓動地來》、五、《六軍不發無奈何》,六、《婉轉蛾眉馬前死》,八、《山在虛無縹緲間》,十、《此恨綿綿無絕期》。盡管其餘三個樂章尚未譜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個樂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詩的主要情節,在藝術上已相當完整。《長恨歌》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清唱劇,作品既諷刺了國民黨統治集團的不抵抗主義,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殘。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亦將宮闈艷史美化為愛情悲劇。該作品的部分樂章在黃自生前曾出版過樂譜及唱片。1943年5月,重慶的中國音樂研究會為紀念黃自逝世五周年,在《音樂月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黃自遺作——《長恨歌》專號」。1957年,上海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黃自的《長恨歌》。
1972年,在香港定居的韋瀚章為紀念《長恨歌》創作40周年,應黃自的弟子林聲翕之約,重寫了其餘三章的歌詞:四、《驚破霓裳羽衣曲》(男聲朗誦),七、《夜雨聞鈴腸斷聲》(混聲合唱),九、《西宮南內多秋草》(男聲朗誦),並由林氏譜曲。同年5月,《長恨歌》全曲十章由台灣四海出版社出版,並在台北紀念黃自逝世34周年的音樂會上首演。由作曲家羅偉倫改編的民樂配器版本和作曲家黃安倫改編的管弦樂配器版本,分別在香港和加拿大先後上演。
1935年10月,黃自為進步影片《都市風光》創作了片頭音樂《都市風光幻想曲》,由帕契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錄製成唱片。上海交響樂團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演出《都市風光幻想曲》片頭音樂的海報。這是中國作曲家首次為影片譜寫的片頭音樂,堪稱中國電影音樂的里程碑。

黃自從事音樂教育、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社會活動提倡普及與提高並重。
1933年,黃自在《擬初中音樂教科書綱要》中提倡採用五線譜教學視唱、樂理與初級和聲。同年6月,黃自與應尚能、韋瀚章、張玉珍合編《復興初級中學音樂教科書》,至1935年10月共出版六冊。黃自共撰文54篇;還創作了全書69首歌曲中的28首。其中包括《花非花》、《踏雪尋梅》等佳作。
黃自既創作了如《思鄉》、《玫瑰三願》等風格清新的藝術歌曲外,還譜寫了不少優秀的兒歌和校歌。
1934年,黃自與蕭友梅、韋瀚章以「音樂藝文社」名義合編《音樂雜志》。每周五在電台播放的《音樂欣賞》特別節目中擔任主講,並將其所撰之講稿於前一天在《新夜報》的《音樂專刊》(後改為《音樂周刊》)上發表。為此,黃自與賀綠汀、向隅、劉雪庵等成立了「音樂教育播音委員會」。此外,1935年4月,黃自還為漢口電台撰寫過音樂常識廣播稿。
1935年11月1日,黃自發起創辦第一個由中國人組成的上海管弦樂團。由黃自、譚小麟任正副團長,吳伯超、李惟寧任正副指揮。此乃中國交響樂表演藝術史上值得自豪的一頁。
黃自當年發表的論著諸如《中國音樂之起源》、《堯、舜、夏、商時之音樂》、《周朝音樂發達概況》、《漢代音樂之變化》、《六朝時音樂之沒落與轉變》、《唐朝音樂之盛況》、《宋元時代之劇樂》、《明清兩朝音樂概況》、《近世音樂之趨向》和《西洋音樂史分期法》、《古代音樂》、《中古音樂》、《近代音樂》、《主調音樂》、《復調音樂》等文章,生動地體現了音樂理論家黃自學貫中西的學術修養。旁徵博引,見解精闢。
黃自在《怎樣才可產生吾國民族音樂》(1934)一文中提倡創作「民族化的新音樂」。
黃自身體力行,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改變其早期作品音樂語言較歐化的傾向,創作了如《山在虛無縹緲間》以及為電影《天論》(1935)譜寫的主題歌《天倫歌》(樂隊使用了笛、笙、二胡、琵琶和鑼)等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黃自教導培養出眾多的中國傑出音樂人才,如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丁善德、譚小麟、江定仙、夏之秋、錢仁康、張定和、向隅、鄧爾敬、林聲翕、張昊、戴粹倫等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一批代表人物,均出自黃自的門下。黃自被譽為「中國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導師」是當之無愧的。而賀綠汀比黃自年長一歲,劉雪庵僅比黃自年幼一歲,可見黃自的人格魅力和學術號召力感人至深。正如人民音樂家賀綠汀所言:「黃自比我小一歲,可是他是我的老師。他是第一個系統、全面地向國內學子傳授歐美近代專業作曲技術理論,並且有著建立中國民族樂派的抱負的音樂教育家。沒有黃自先生教導,我在音樂創作上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這一點是所有受過他的教導老一輩音樂工作者都有深切體會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黃自辭去教務主任之職務,集中精力從事教學和編寫《音樂史》及《和聲學》兩部論著。
1938年5月9日,黃自因患傷寒病逝於上海紅十字會醫院。臨終前,他對夫人汪頤年女士說:「你快去請醫生,我不能就此死去,還有半部音樂史沒有寫完呢!」然而天年不遂,一代宗師溘然謝世。
在哀悼黃自的追思會中,由張昊作詞、陳田鶴作曲的《悼今吾宗師》(合唱與管弦樂)表達了弟子們對恩師的衷心哀悼:「先生此去何匆匆,拋下了半篇殘著,無數新聲猶待譜,滿腔曲調埋終古。」不由令人想起詩人格里爾帕澤為舒伯特寫的墓誌銘:「這里埋葬了豐富的寶藏,還有更美好的希望。」
歷史上有些名人像流星的光芒一樣很快就消失了,而黃自大師則不然。他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卻越來越為世人所推崇。
1992年,黃自的歌曲《思鄉》(韋瀚章詞)、合唱《抗敵歌》、《長恨歌》(清唱劇)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1995年6月1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黃自塑像揭幕式。1997年9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黃自遺作集》,凡三卷:器樂作品分冊、聲樂作品分冊及文論分冊。2004年3月23日,上海音樂學院隆重舉行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系列活動,包括黃自塑像的揭幕典禮,黃自作品音樂會和研討會。在首都北京和海內外,也紛紛舉辦了各種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的活動。黃自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傑出貢獻,正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並獲得普遍的承認。
今年9月24日,廈門愛樂樂團舉辦「紀念黃自誕辰——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音樂會」,由筆者指揮演出了黃自的《都市風光幻想曲》和交響序曲《懷舊》;9月30日,在蘭州金城大劇院舉行「緬懷音樂大師黃自誕辰100周年、格林卡誕辰200周年紀念音樂會」,由筆者指揮蘭州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出了黃自的《抗敵歌》、《旗正飄飄》、《山在虛無縹緲間》等合唱作品和上述兩首管弦樂曲,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音樂會前還舉辦了座談會,黃自的女兒黃祖庚教授和女婿塗祖孝教授出席了座談會和音樂會。紀念活動在甘肅省音樂界、文藝界及廣大聽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對我國近現代著名愛國主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的傑出貢獻深為敬佩。

音樂家劉雪庵

劉雪庵,1905年出生在銅梁巴川鎮東門鹽店一個紳士家庭。他自幼失去父母,在同父異母兄長的私塾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兼習崑曲。他聰明好學,先後考入銅梁縣立中學、成都私立美術專科學校。1929年,劉雪庵去上海,求學於陳望道創辦的中華藝術大學,受教於歐陽予倩、洪深等文藝名流。次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肖友梅、黃自學理論作曲,從俄籍教師呂維鈿夫人學鋼琴,從朱英學琵琶,從吳伯超學指揮,從龍榆生學中國韻文及詩詞,從李維寧學賦律和自由作曲。真可謂「學貫中西,習通古今」,一顆音樂巨星冉冉升起。
在校求藝期間,劉雪庵便開始了音樂創作。他的早期作品主要為抒情樂曲,其中《踏雪尋梅》、《飄零的落花》、《菊花黃》、《楓橋夜泊》、《紅豆詞》等樂曲典雅高潔,溫柔敦厚,藝術韻味濃郁,深為當時的文化人所喜愛。另一類抒情樂曲則借鑒古樂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樂》、《采蓮謠》、《布穀》、《淮南民謠》等樂曲婉轉動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民間廣為傳唱,並飄洋過海,驚動異城,當時的東京、巴黎、紐約等大都市的出版界和音樂界也為劉雪庵作品的出版的演唱繁忙過,興奮過。

鄧麗君和范曉萱都唱過。

H. 《踏雪尋梅》的詞曲作者及背景資料

曲:黃自 | 詞:劉雪庵 |

* 雪霽天睛朗 臘梅處處香
騎驢灞橋過 鈴兒響叮當
響叮當 響叮當 響叮當
好花採得瓶供養 伴我書聲琴韻
共度好時光

創作者資料及背景

黃自

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字今吾,於1904年3月23日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父母是教育家,其父黃洪培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之堂兄。黃自周歲即能背誦民歌,3歲便會唱沈心工的歌曲。讀小學時成績優異,為全班之冠。12歲時入北京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學習,並參加學校鼓笛隊演奏單簧管,在合唱隊中唱男高音聲部。其後,向何林一女士學習鋼琴,向王文顯女士(清華教師)學和聲與作曲。1923年,黃自在學校音樂會上擔任鋼琴獨奏,演奏了帕德列夫斯基的《古代風格的小步舞曲》和夏米納德的《林中仙女》。1924年,黃自以公費赴美深造。因出國進修無音樂名額,黃自只好入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攻讀心理學,兩年後畢業於該院,並獲得文學士學位。因黃自品德兼優,而被選為於1776年成立的美國優秀大學生的全國性榮譽組織——法·培德·嘉派學會(Phi Beta Kappa)的會員,並入歐柏林音樂學院攻讀音樂理論作曲。兩年後,轉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於1929年畢業,獲得音樂學士學位。黃自的畢業作品交響序曲《懷舊》,於同年5月31日,由黃自的導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指揮家大衛·斯坦利·史密斯(David Stanley Smith,1877~1949)指揮該院學生樂隊與新港交響樂隊,在康州新港塢西音樂廳聯合首演。《懷舊》是我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也是外國樂團演出的第一部中國作品。《新港晚報》刊文稱贊《懷舊》是音樂會中「唯一能自始至終給人以享受的樂曲。是管弦樂曲中的佼佼者……表現出最佳配器的手法」。黃自因此獲得一筆英國獎金,赴歐洲英、法、荷、德、意等國考察後回國。

1929年6月,黃自回到上海。先在滬江大學任教。翌年,應上海音專校長蕭友梅博士之聘請,任該校教授兼教務主任。除教授理論作曲的全部專業課程——和聲、曲式、對位、賦格、樂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外,還要教授音樂史及「領略法」(即音樂欣賞)兩門共同必修課。黃自在擔負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行政工作之餘,從事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的著述。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義大利音樂家馬利奧·帕契(Mario
Paci,1878—1946)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一支全部由外國人組成的樂隊)演奏了黃自的交響序曲《懷舊》。此舉令中國音樂家深感自豪,並大大地激勵了中國音樂家創作新音樂的熱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黃自與音專師生組織「抗日救國會」,赴浦東等地宣傳抗日並為東北義勇軍募捐。黃自作詞譜曲創作了我國最早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合唱作品《抗敵歌》(後由韋瀚章填寫了第二段歌詞)。音樂雄壯有力,充滿「大眾合力將國保」的愛國主義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敵歌》由音專學生在廣播電台首次播唱,並由勝利公司灌成唱片。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突然襲擊上海閘北,愛國將領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率全體將士奮勇反擊。同年4月24日黃自為何香凝詞《贈前敵將士》譜曲,獻給十九路軍將士。不久,黃自又創作了四部混聲合唱《旗正飄飄》(韋瀚章詞),於10月8日由音專學生在廣播電台首次播唱,並錄製成唱片(勝利54594—B),還被當年大長城影片公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為插曲。《旗正飄飄》成為抗戰前後音樂會中的保留曲目。

1933年3月底,黃自率領音專師生在杭州舉行了兩場「鼓舞敵愾後援音樂會」,並親自主持報幕,音樂會以《抗敵歌》、《旗正飄飄》為壓軸曲目。上海《中華日報》的評論寫道:「悲壯激抑,聞者奮起。鼓舞敵愾,可謂名副其實矣。」黃自創作的愛國歌曲還有《民謠》、《切記分明》、《九一八》、《軍歌》、《學生國貨年歌》、《睡獅》和《北望》等。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後,黃自作《熱血歌》(吳宗海詞),發出了「四萬萬同胞啊,灑著你的熱血去除強暴」,「拼著你的熱血去爭光榮」的呼聲。黃自曾滿懷激情地說:「現在我寫抗敵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寫慶祝抗戰勝利的歌曲。」不幸的是,《熱血歌》竟成其絕唱。翌年,愛國抗戰歌詠活動的倡導者黃自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抗戰的勝利。而從《抗敵歌》到《熱血歌》卻生動地體現了愛國主義音樂家黃自的創作與祖國、民族生死存亡的命運休戚與共、息息相關。
1933年11月,在音專學生音樂會上首演了黃自於1932~1933年間創作的清唱劇《長恨歌》(韋瀚章詞)中的七個樂章:一、《仙樂飄飄處處聞》,二、《七月七日長生殿》,三、《漁陽鼙鼓動地來》、五、《六軍不發無奈何》,六、《婉轉蛾眉馬前死》,八、《山在虛無縹緲間》,十、《此恨綿綿無絕期》。盡管其餘三個樂章尚未譜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個樂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詩的主要情節,在藝術上已相當完整。《長恨歌》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清唱劇,作品既諷刺了國民黨統治集團的不抵抗主義,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殘。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亦將宮闈艷史美化為愛情悲劇。該作品的部分樂章在黃自生前曾出版過樂譜及唱片。1943年5月,重慶的中國音樂研究會為紀念黃自逝世五周年,在《音樂月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黃自遺作——《長恨歌》專號」。1957年,上海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黃自的《長恨歌》。
1972年,在香港定居的韋瀚章為紀念《長恨歌》創作40周年,應黃自的弟子林聲翕之約,重寫了其餘三章的歌詞:四、《驚破霓裳羽衣曲》(男聲朗誦),七、《夜雨聞鈴腸斷聲》(混聲合唱),九、《西宮南內多秋草》(男聲朗誦),並由林氏譜曲。同年5月,《長恨歌》全曲十章由台灣四海出版社出版,並在台北紀念黃自逝世34周年的音樂會上首演。由作曲家羅偉倫改編的民樂配器版本和作曲家黃安倫改編的管弦樂配器版本,分別在香港和加拿大先後上演。
1935年10月,黃自為進步影片《都市風光》創作了片頭音樂《都市風光幻想曲》,由帕契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錄製成唱片。上海交響樂團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演出《都市風光幻想曲》片頭音樂的海報。這是中國作曲家首次為影片譜寫的片頭音樂,堪稱中國電影音樂的里程碑。

黃自從事音樂教育、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社會活動提倡普及與提高並重。
1933年,黃自在《擬初中音樂教科書綱要》中提倡採用五線譜教學視唱、樂理與初級和聲。同年6月,黃自與應尚能、韋瀚章、張玉珍合編《復興初級中學音樂教科書》,至1935年10月共出版六冊。黃自共撰文54篇;還創作了全書69首歌曲中的28首。其中包括《花非花》、《踏雪尋梅》等佳作。
黃自既創作了如《思鄉》、《玫瑰三願》等風格清新的藝術歌曲外,還譜寫了不少優秀的兒歌和校歌。
1934年,黃自與蕭友梅、韋瀚章以「音樂藝文社」名義合編《音樂雜志》。每周五在電台播放的《音樂欣賞》特別節目中擔任主講,並將其所撰之講稿於前一天在《新夜報》的《音樂專刊》(後改為《音樂周刊》)上發表。為此,黃自與賀綠汀、向隅、劉雪庵等成立了「音樂教育播音委員會」。此外,1935年4月,黃自還為漢口電台撰寫過音樂常識廣播稿。
1935年11月1日,黃自發起創辦第一個由中國人組成的上海管弦樂團。由黃自、譚小麟任正副團長,吳伯超、李惟寧任正副指揮。此乃中國交響樂表演藝術史上值得自豪的一頁。
黃自當年發表的論著諸如《中國音樂之起源》、《堯、舜、夏、商時之音樂》、《周朝音樂發達概況》、《漢代音樂之變化》、《六朝時音樂之沒落與轉變》、《唐朝音樂之盛況》、《宋元時代之劇樂》、《明清兩朝音樂概況》、《近世音樂之趨向》和《西洋音樂史分期法》、《古代音樂》、《中古音樂》、《近代音樂》、《主調音樂》、《復調音樂》等文章,生動地體現了音樂理論家黃自學貫中西的學術修養。旁徵博引,見解精闢。
黃自在《怎樣才可產生吾國民族音樂》(1934)一文中提倡創作「民族化的新音樂」。
黃自身體力行,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改變其早期作品音樂語言較歐化的傾向,創作了如《山在虛無縹緲間》以及為電影《天論》(1935)譜寫的主題歌《天倫歌》(樂隊使用了笛、笙、二胡、琵琶和鑼)等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黃自教導培養出眾多的中國傑出音樂人才,如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丁善德、譚小麟、江定仙、夏之秋、錢仁康、張定和、向隅、鄧爾敬、林聲翕、張昊、戴粹倫等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一批代表人物,均出自黃自的門下。黃自被譽為「中國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導師」是當之無愧的。而賀綠汀比黃自年長一歲,劉雪庵僅比黃自年幼一歲,可見黃自的人格魅力和學術號召力感人至深。正如人民音樂家賀綠汀所言:「黃自比我小一歲,可是他是我的老師。他是第一個系統、全面地向國內學子傳授歐美近代專業作曲技術理論,並且有著建立中國民族樂派的抱負的音樂教育家。沒有黃自先生教導,我在音樂創作上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這一點是所有受過他的教導老一輩音樂工作者都有深切體會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黃自辭去教務主任之職務,集中精力從事教學和編寫《音樂史》及《和聲學》兩部論著。
1938年5月9日,黃自因患傷寒病逝於上海紅十字會醫院。臨終前,他對夫人汪頤年女士說:「你快去請醫生,我不能就此死去,還有半部音樂史沒有寫完呢!」然而天年不遂,一代宗師溘然謝世。
在哀悼黃自的追思會中,由張昊作詞、陳田鶴作曲的《悼今吾宗師》(合唱與管弦樂)表達了弟子們對恩師的衷心哀悼:「先生此去何匆匆,拋下了半篇殘著,無數新聲猶待譜,滿腔曲調埋終古。」不由令人想起詩人格里爾帕澤為舒伯特寫的墓誌銘:「這里埋葬了豐富的寶藏,還有更美好的希望。」
歷史上有些名人像流星的光芒一樣很快就消失了,而黃自大師則不然。他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卻越來越為世人所推崇。
1992年,黃自的歌曲《思鄉》(韋瀚章詞)、合唱《抗敵歌》、《長恨歌》(清唱劇)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1995年6月1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黃自塑像揭幕式。1997年9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黃自遺作集》,凡三卷:器樂作品分冊、聲樂作品分冊及文論分冊。2004年3月23日,上海音樂學院隆重舉行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系列活動,包括黃自塑像的揭幕典禮,黃自作品音樂會和研討會。在首都北京和海內外,也紛紛舉辦了各種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的活動。黃自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傑出貢獻,正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並獲得普遍的承認。
今年9月24日,廈門愛樂樂團舉辦「紀念黃自誕辰——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音樂會」,由筆者指揮演出了黃自的《都市風光幻想曲》和交響序曲《懷舊》;9月30日,在蘭州金城大劇院舉行「緬懷音樂大師黃自誕辰100周年、格林卡誕辰200周年紀念音樂會」,由筆者指揮蘭州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出了黃自的《抗敵歌》、《旗正飄飄》、《山在虛無縹緲間》等合唱作品和上述兩首管弦樂曲,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音樂會前還舉辦了座談會,黃自的女兒黃祖庚教授和女婿塗祖孝教授出席了座談會和音樂會。紀念活動在甘肅省音樂界、文藝界及廣大聽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對我國近現代著名愛國主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的傑出貢獻深為敬佩。

音樂家劉雪庵

劉雪庵,1905年出生在銅梁巴川鎮東門鹽店一個紳士家庭。他自幼失去父母,在同父異母兄長的私塾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兼習崑曲。他聰明好學,先後考入銅梁縣立中學、成都私立美術專科學校。1929年,劉雪庵去上海,求學於陳望道創辦的中華藝術大學,受教於歐陽予倩、洪深等文藝名流。次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肖友梅、黃自學理論作曲,從俄籍教師呂維鈿夫人學鋼琴,從朱英學琵琶,從吳伯超學指揮,從龍榆生學中國韻文及詩詞,從李維寧學賦律和自由作曲。真可謂「學貫中西,習通古今」,一顆音樂巨星冉冉升起。
在校求藝期間,劉雪庵便開始了音樂創作。他的早期作品主要為抒情樂曲,其中《踏雪尋梅》、《飄零的落花》、《菊花黃》、《楓橋夜泊》、《紅豆詞》等樂曲典雅高潔,溫柔敦厚,藝術韻味濃郁,深為當時的文化人所喜愛。另一類抒情樂曲則借鑒古樂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樂》、《采蓮謠》、《布穀》、《淮南民謠》等樂曲婉轉動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民間廣為傳唱,並飄洋過海,驚動異城,當時的東京、巴黎、紐約等大都市的出版界和音樂界也為劉雪庵作品的出版的演唱繁忙過,興奮過。

I. 黃自寫了哪些歌

黃自主要作品有管弦樂《懷舊》,清唱劇《長恨歌》,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歌曲《熱血》、《九.一八》,藝術歌曲《點絳唇》、《思鄉》、《玫瑰三願》等。
《玫瑰三願》是他著名的藝術歌曲。歌曲篇幅很小,於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願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我原那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我原那紅顏常好不凋謝」的善良願望。這首歌是兩段體結構,前段像溫柔的吐露,後段則帶有急切的熱情,當旋律通過模進和重復發展將情緒向頂點後,旋律跌入低音區,最後的歌聲「好教我留住芳華」顯得十分懇切、誠摯。

J. 歌曲《踏雪尋梅》的作曲者是誰

曲:黃自 | 詞:劉雪庵 |

黃自
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字今吾,於1904年3月23日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父母是教育家,其父黃洪培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之堂兄。黃自周歲即能背誦民歌,3歲便會唱沈心工的歌曲。讀小學時成績優異,為全班之冠。12歲時入北京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學習,並參加學校鼓笛隊演奏單簧管,在合唱隊中唱男高音聲部。其後,向何林一女士學習鋼琴,向王文顯女士(清華教師)學和聲與作曲。1923年,黃自在學校音樂會上擔任鋼琴獨奏,演奏了帕德列夫斯基的《古代風格的小步舞曲》和夏米納德的《林中仙女》。1924年,黃自以公費赴美深造。因出國進修無音樂名額,黃自只好入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攻讀心理學,兩年後畢業於該院,並獲得文學士學位。因黃自品德兼優,而被選為於1776年成立的美國優秀大學生的全國性榮譽組織——法·培德·嘉派學會(Phi Beta Kappa)的會員,並入歐柏林音樂學院攻讀音樂理論作曲。兩年後,轉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於1929年畢業,獲得音樂學士學位。黃自的畢業作品交響序曲《懷舊》,於同年5月31日,由黃自的導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作曲家、指揮家大衛·斯坦利·史密斯(David Stanley Smith,1877~1949)指揮該院學生樂隊與新港交響樂隊,在康州新港塢西音樂廳聯合首演。《懷舊》是我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也是外國樂團演出的第一部中國作品。《新港晚報》刊文稱贊《懷舊》是音樂會中「唯一能自始至終給人以享受的樂曲。是管弦樂曲中的佼佼者……表現出最佳配器的手法」。黃自因此獲得一筆英國獎金,赴歐洲英、法、荷、德、意等國考察後回國。
1929年6月,黃自回到上海。先在滬江大學任教。翌年,應上海音專校長蕭友梅博士之聘請,任該校教授兼教務主任。除教授理論作曲的全部專業課程——和聲、曲式、對位、賦格、樂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外,還要教授音樂史及「領略法」(即音樂欣賞)兩門共同必修課。黃自在擔負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行政工作之餘,從事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的著述。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義大利音樂家馬利奧·帕契(Mario
Paci,1878—1946)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一支全部由外國人組成的樂隊)演奏了黃自的交響序曲《懷舊》。此舉令中國音樂家深感自豪,並大大地激勵了中國音樂家創作新音樂的熱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黃自與音專師生組織「抗日救國會」,赴浦東等地宣傳抗日並為東北義勇軍募捐。黃自作詞譜曲創作了我國最早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合唱作品《抗敵歌》(後由韋瀚章填寫了第二段歌詞)。音樂雄壯有力,充滿「大眾合力將國保」的愛國主義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敵歌》由音專學生在廣播電台首次播唱,並由勝利公司灌成唱片。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突然襲擊上海閘北,愛國將領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率全體將士奮勇反擊。同年4月24日黃自為何香凝詞《贈前敵將士》譜曲,獻給十九路軍將士。不久,黃自又創作了四部混聲合唱《旗正飄飄》(韋瀚章詞),於10月8日由音專學生在廣播電台首次播唱,並錄製成唱片(勝利54594—B),還被當年大長城影片公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為插曲。《旗正飄飄》成為抗戰前後音樂會中的保留曲目。
1933年3月底,黃自率領音專師生在杭州舉行了兩場「鼓舞敵愾後援音樂會」,並親自主持報幕,音樂會以《抗敵歌》、《旗正飄飄》為壓軸曲目。上海《中華日報》的評論寫道:「悲壯激抑,聞者奮起。鼓舞敵愾,可謂名副其實矣。」黃自創作的愛國歌曲還有《民謠》、《切記分明》、《九一八》、《軍歌》、《學生國貨年歌》、《睡獅》和《北望》等。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後,黃自作《熱血歌》(吳宗海詞),發出了「四萬萬同胞啊,灑著你的熱血去除強暴」,「拼著你的熱血去爭光榮」的呼聲。黃自曾滿懷激情地說:「現在我寫抗敵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寫慶祝抗戰勝利的歌曲。」不幸的是,《熱血歌》竟成其絕唱。翌年,愛國抗戰歌詠活動的倡導者黃自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抗戰的勝利。而從《抗敵歌》到《熱血歌》卻生動地體現了愛國主義音樂家黃自的創作與祖國、民族生死存亡的命運休戚與共、息息相關。
1933年11月,在音專學生音樂會上首演了黃自於1932~1933年間創作的清唱劇《長恨歌》(韋瀚章詞)中的七個樂章:一、《仙樂飄飄處處聞》,二、《七月七日長生殿》,三、《漁陽鼙鼓動地來》、五、《六軍不發無奈何》,六、《婉轉蛾眉馬前死》,八、《山在虛無縹緲間》,十、《此恨綿綿無絕期》。盡管其餘三個樂章尚未譜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個樂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詩的主要情節,在藝術上已相當完整。《長恨歌》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清唱劇,作品既諷刺了國民黨統治集團的不抵抗主義,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殘。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亦將宮闈艷史美化為愛情悲劇。該作品的部分樂章在黃自生前曾出版過樂譜及唱片。1943年5月,重慶的中國音樂研究會為紀念黃自逝世五周年,在《音樂月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黃自遺作——《長恨歌》專號」。1957年,上海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黃自的《長恨歌》。
1972年,在香港定居的韋瀚章為紀念《長恨歌》創作40周年,應黃自的弟子林聲翕之約,重寫了其餘三章的歌詞:四、《驚破霓裳羽衣曲》(男聲朗誦),七、《夜雨聞鈴腸斷聲》(混聲合唱),九、《西宮南內多秋草》(男聲朗誦),並由林氏譜曲。同年5月,《長恨歌》全曲十章由台灣四海出版社出版,並在台北紀念黃自逝世34周年的音樂會上首演。由作曲家羅偉倫改編的民樂配器版本和作曲家黃安倫改編的管弦樂配器版本,分別在香港和加拿大先後上演。
1935年10月,黃自為進步影片《都市風光》創作了片頭音樂《都市風光幻想曲》,由帕契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錄製成唱片。上海交響樂團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演出《都市風光幻想曲》片頭音樂的海報。這是中國作曲家首次為影片譜寫的片頭音樂,堪稱中國電影音樂的里程碑。
黃自從事音樂教育、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社會活動提倡普及與提高並重。
1933年,黃自在《擬初中音樂教科書綱要》中提倡採用五線譜教學視唱、樂理與初級和聲。同年6月,黃自與應尚能、韋瀚章、張玉珍合編《復興初級中學音樂教科書》,至1935年10月共出版六冊。黃自共撰文54篇;還創作了全書69首歌曲中的28首。其中包括《花非花》、《踏雪尋梅》等佳作。
黃自既創作了如《思鄉》、《玫瑰三願》等風格清新的藝術歌曲外,還譜寫了不少優秀的兒歌和校歌。
1934年,黃自與蕭友梅、韋瀚章以「音樂藝文社」名義合編《音樂雜志》。每周五在電台播放的《音樂欣賞》特別節目中擔任主講,並將其所撰之講稿於前一天在《新夜報》的《音樂專刊》(後改為《音樂周刊》)上發表。為此,黃自與賀綠汀、向隅、劉雪庵等成立了「音樂教育播音委員會」。此外,1935年4月,黃自還為漢口電台撰寫過音樂常識廣播稿。
1935年11月1日,黃自發起創辦第一個由中國人組成的上海管弦樂團。由黃自、譚小麟任正副團長,吳伯超、李惟寧任正副指揮。此乃中國交響樂表演藝術史上值得自豪的一頁。
黃自當年發表的論著諸如《中國音樂之起源》、《堯、舜、夏、商時之音樂》、《周朝音樂發達概況》、《漢代音樂之變化》、《六朝時音樂之沒落與轉變》、《唐朝音樂之盛況》、《宋元時代之劇樂》、《明清兩朝音樂概況》、《近世音樂之趨向》和《西洋音樂史分期法》、《古代音樂》、《中古音樂》、《近代音樂》、《主調音樂》、《復調音樂》等文章,生動地體現了音樂理論家黃自學貫中西的學術修養。旁徵博引,見解精闢。
黃自在《怎樣才可產生吾國民族音樂》(1934)一文中提倡創作「民族化的新音樂」。
黃自身體力行,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改變其早期作品音樂語言較歐化的傾向,創作了如《山在虛無縹緲間》以及為電影《天論》(1935)譜寫的主題歌《天倫歌》(樂隊使用了笛、笙、二胡、琵琶和鑼)等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黃自教導培養出眾多的中國傑出音樂人才,如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丁善德、譚小麟、江定仙、夏之秋、錢仁康、張定和、向隅、鄧爾敬、林聲翕、張昊、戴粹倫等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一批代表人物,均出自黃自的門下。黃自被譽為「中國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導師」是當之無愧的。而賀綠汀比黃自年長一歲,劉雪庵僅比黃自年幼一歲,可見黃自的人格魅力和學術號召力感人至深。正如人民音樂家賀綠汀所言:「黃自比我小一歲,可是他是我的老師。他是第一個系統、全面地向國內學子傳授歐美近代專業作曲技術理論,並且有著建立中國民族樂派的抱負的音樂教育家。沒有黃自先生教導,我在音樂創作上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這一點是所有受過他的教導老一輩音樂工作者都有深切體會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黃自辭去教務主任之職務,集中精力從事教學和編寫《音樂史》及《和聲學》兩部論著。
1938年5月9日,黃自因患傷寒病逝於上海紅十字會醫院。臨終前,他對夫人汪頤年女士說:「你快去請醫生,我不能就此死去,還有半部音樂史沒有寫完呢!」然而天年不遂,一代宗師溘然謝世。
在哀悼黃自的追思會中,由張昊作詞、陳田鶴作曲的《悼今吾宗師》(合唱與管弦樂)表達了弟子們對恩師的衷心哀悼:「先生此去何匆匆,拋下了半篇殘著,無數新聲猶待譜,滿腔曲調埋終古。」不由令人想起詩人格里爾帕澤為舒伯特寫的墓誌銘:「這里埋葬了豐富的寶藏,還有更美好的希望。」
歷史上有些名人像流星的光芒一樣很快就消失了,而黃自大師則不然。他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卻越來越為世人所推崇。
1992年,黃自的歌曲《思鄉》(韋瀚章詞)、合唱《抗敵歌》、《長恨歌》(清唱劇)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1995年6月1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黃自塑像揭幕式。1997年9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黃自遺作集》,凡三卷:器樂作品分冊、聲樂作品分冊及文論分冊。2004年3月23日,上海音樂學院隆重舉行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系列活動,包括黃自塑像的揭幕典禮,黃自作品音樂會和研討會。在首都北京和海內外,也紛紛舉辦了各種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的活動。黃自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傑出貢獻,正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並獲得普遍的承認。
今年9月24日,廈門愛樂樂團舉辦「紀念黃自誕辰——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音樂會」,由筆者指揮演出了黃自的《都市風光幻想曲》和交響序曲《懷舊》;9月30日,在蘭州金城大劇院舉行「緬懷音樂大師黃自誕辰100周年、格林卡誕辰200周年紀念音樂會」,由筆者指揮蘭州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出了黃自的《抗敵歌》、《旗正飄飄》、《山在虛無縹緲間》等合唱作品和上述兩首管弦樂曲,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音樂會前還舉辦了座談會,黃自的女兒黃祖庚教授和女婿塗祖孝教授出席了座談會和音樂會。紀念活動在甘肅省音樂界、文藝界及廣大聽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對我國近現代著名愛國主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的傑出貢獻深為敬佩。

閱讀全文

與黃自山在虛無縹緲間歌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